订单下滑、开工不足、出口受阻……内外部经济环境趋紧,一些服装企业遭遇困境,背水一战。调整结构、转型创新、抱团取暖……危机中探寻出路,从“做嫁衣”到创品牌,“夕阳产业”迎来新的市场和方向。
近日,记者深入我国服装产业集群地,了解危机下服装产业面临的问题与困境,探求企业转型升级之路。
服装业洗牌加剧小企业背水一战
刚过完年,东莞市兴业针织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锡培就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资金困难,订单下滑,人手又不够,在行里做了这么多年,今年真的不好过。”
去年下半年以来,以发达国家为主要出口市场的沿海地区纺织业也因为外需的萎缩而感到生存压力大于往年,对外贸易增速放缓,企业盈利空间受到挤压。“单是在虎门,目前就有10%的企业订单下降,下降幅度大的能达到40%。”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镇长叶孔新说。
“目前有一部分中低档产品已经转移到周边国家。”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说,从全年角度看,国际市场需求增长仍将疲软,出口企业面临的需求不足、竞争压力和贸易摩擦也将更加突出。以纺织为代表的传统产品出口根据劳动力密集程度将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由于中国劳动力价格上升,未来几年下降幅度会更大。
专家表示,趋紧的外部环境将形成市场倒逼机制,带来新一轮行业洗牌,服装企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整合资源抱团取暖过严冬
危机中,不少敢为人先的企业积极找寻转型之路,通过整合资源、革新技术、扩大生产,探索新的发展方向。“全世界的品牌几乎茶山镇都有加工厂。我们能把国外品牌做好,也可以做好自己的品牌。”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茶山镇的百纳威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温小燕说。她认为,把具有出口基础的企业组织起来,合力打响国内市场,不失为应对危机的良策。
百纳威实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为美国婴幼儿服装品牌做加工的童装企业,2010年开始创建自己的童装品牌硕士猫。目前硕士猫在国内已有100多家门店,带动不少中小企业为他们做加工。
同样,江苏红豆集团、广东以纯集团作为服装产业的龙头企业,在危机中也发挥出巨大的带动作用。
和百纳威一样,在这轮危机中,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依赖出口往往只能借助经济的繁荣周期得到暂时发展,核心竞争力才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
“除了抱团取暖,企业自身也要多条腿走路。”东莞市茶山镇伟博纺织服装厂负责人袁伟强说,“出口、国内加工、开创品牌多种方式并行,分散风险。”
“在高成本时代,企业需要在产业链的提升中思考如何走自己的路,抓住品牌建设和设计研发两个制高点。”王天凯说。
转型升级任重道远
转型升级并非一蹴而就,尽管危机给了企业很多启示,但在实际中也遇到了不少困难,企业家和业内专家纷纷建议政府对传统产业进一步予以支持,帮助中小企业突破瓶颈。
“有人用"饭没做熟,火没了"来形容现在的服装品牌和研发建设。这里很重要的一点是配套服务的缺失。”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陈大鹏说,比如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技术升级缺乏明确的财政补贴、自有品牌进驻商场的门槛过高等。他建议政府出台相关措施,完善服装行业的配套服务。
“不要忽视东南亚地区的后发效应。”广东省东莞市茶山镇翟崇碧建议,在鼓励企业转型升级的同时,能进一步在出口退税、减轻企业税费等方面对出口企业扶持,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